10月10日,我国首台南极望远镜阵CSTAR(Chinese Small Telescope Array)在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,并通过验收。该望远镜阵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、紫金山
新华网南极中山站11月18日电(记者刘奕湛)经过长达约30天、8855海里(1海里等于1.852公里)的航行,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8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。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在
“雪龙”号在破冰前进(12月10日摄)。12月10日3时(北京时间6时),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的“雪龙”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进入南极圈,预计11日抵达南极中山站。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
img align=left src=../image/4418.jpg 南极王企鹅 国内第一只南极王企鹅宝宝在历经了50多天的孵化期、并经过长达72小时的出壳时间后, 于1月20日在大连圣亚海洋
新华社上海4月19日电(记者 杨金志)中国科学院院士、著名天文学家叶叔华19日在上海表示,我国首次安装在南极冰穹A的天文设备“中国之星”,已经观测到“变星”这一重要天文现象。 19日下午,
新华社上海4月19日电(记者杨金志)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队队长孙波19日在上海表示,筹建中的中国首个内陆南极考察站,将于2009年在南极最高点冰穹A区域建成。 孙波是在上海首期“科
今天“雪龙”号科考船正式起锚开航,它将远赴极地执行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任务,这150天的航程它将遭遇怎样的风浪和艰险?这第24次南极科考它又将肩负着怎样的使命?本报记者为此独家采访了将要再次挺进南极内
新华网南京10月14日电(记者蔡玉高、陈瑶)记者从中国南极天文中心了解到,今年10月底,我国两位天文学家将作为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的成员,开赴南极并计划于12月底登上冰穹A,为在此建立自动天文观测站
PANDA,英语里是“大熊猫”的意思,如今它还是我国主持开展的一项核心科学计划的名称。昨天,记者从设在上海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,在第四次国际极地年(2007至2008年),我国将启动一项“大熊猫计划
世界上第一张南极内陆地形图——《南极格罗夫山地形图》日前出版发行,这张地图是由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测绘成的。 格罗夫山地区位于南极中山站以南400-500公里,面积约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