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
香山科学会议研讨“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与科学传播战略”近日,香山科学会议第307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,会议主题为“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与科学传播战略研究”。郭传杰研究员、林群研究员、汤书昆教授和周建强教授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,郭传杰研究员以“公民科学素...查看完整版>>
香山科学会议研讨“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与科学传播战略”
02.
调查:我国仅有2.25%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最新调查显示,约占全国总人口55%的农民中,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1.0%——— 2007年中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昨天在京公布。调查表明,我国不同分类群体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。其...查看完整版>>
调查:我国仅有2.25%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
03.
我国仅2.25%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最新调查显示,约占全国总人口55%的农民中,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1.0%——2007年中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昨天在京公布。调查表明,我国不同分类群体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。其中,领...查看完整版>>
我国仅2.25%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
04.
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务委员陈至立2005年6月 17日在出席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时指出,制定和实施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,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,是把我国由人口...查看完整版>>
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
05.
中外专家会聚北京探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(韩洁 刘文婷)来自中国、美国、法国、俄罗斯、日本、韩国、印度等国的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在29日在北京开幕的“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论坛”上就各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现状、理论与实践进行...查看完整版>>
中外专家会聚北京探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
06.
国家创新体系中专业图书馆的服务与发展|报价¥40.50|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图书馆学与情报学,理论,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目录: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图书馆学与情报学,理论,品牌: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基本信息·出版社:北京图书馆出版社·页码:343 页码·出版日:2006年·ISBN:7501331413·条码:9787501331413·版次:...查看完整版>>
国家创新体系中专业图书馆的服务与发展|报价¥40.50|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图书馆学与情报学,理论,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
07.
21世纪中国经济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|报价¥15.90|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教育,教育学,教育理论与研究,逄锦聚目录: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教育,教育学,教育理论与研究,品牌:逄锦聚基本信息·出版社:西南财经大学·页码:154 页码·出版日:2007年·ISBN:7-81039-770-2/7810887092·条码:9787810887090·版次:1·装帧...查看完整版>>
21世纪中国经济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|报价¥15.90|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教育,教育学,教育理论与研究,逄锦聚
08.
21世纪中国经济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|报价¥15.90|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教育,教育学,教育理论与研究,逄锦聚目录: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教育,教育学,教育理论与研究,品牌:逄锦聚基本信息·出版社:西南财经大学·页码:154 页码·出版日:2007年·ISBN:7-81039-770-2/7810887092·条码:9787810887090·版次:1·装帧...查看完整版>>
21世纪中国经济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|报价¥15.90|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教育,教育学,教育理论与研究,逄锦聚
09.
21世纪中国经济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|报价¥15.90|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教育,教育学,教育理论与研究,逄锦聚目录: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教育,教育学,教育理论与研究,品牌:逄锦聚基本信息·出版社:西南财经大学·页码:154 页码·出版日:2007年·ISBN:7-81039-770-2/7810887092·条码:9787810887090·版次:1·装帧...查看完整版>>
21世纪中国经济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|报价¥15.90|图书,文化、教育与信息传播,教育,教育学,教育理论与研究,逄锦聚
10.
香山科学会议研讨“2007-2008年国际极地年及未来极地研究的科学前沿”2008年4月2日至4日,香山科学会议第320次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,会议主题是“2007—2008年国际极地年及未来极地研究的科学前沿”。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和中国气象局秦大河研究员分别以“全球气候变化与Dome—...查看完整版>>
香山科学会议研讨“2007-2008年国际极地年及未来极地研究的科学前沿”
免责声明: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,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其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