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

王朝百态·作者佚名  2016-11-26  
宽屏版  字体: |||超大  

调研报告讲求事实。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,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,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,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。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,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,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。因此,尊重客观事实,用事实说话,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。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,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、地点、事件经过、背景介绍、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。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,不能听信道听途说。只有用事实说话,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,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。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,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。下面是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,欢迎借鉴阅读。

根据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统一安排,xx县财政局驻村帮扶联系少数民族杨柳乡xx。2015年来,该局密切配合县直有关单位,深入基层蹲点走访,开展望、闻、问、切精准把脉,查民情、解民困、济民苦,扶贫攻坚工作有较好进展。

一、xx村情。该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,全村共320户,其中10余户住山上;共1439人,占全乡人口的47.9%,80%以上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,经商的较少,平均每2年出一个大学生。杨柳瑶族乡人民政府、中心校、卫生院均位于xx双河组。有耕地750亩,其中水田246亩,主要种植水稻,但灌溉存在一定的困难,存在抛荒问题;林地12130亩,基本上为村集体公益林,其中楠竹4000余亩,杉树8000余亩。20个村民小组均通电、通公路,其中12-19组没有宽带有线信号,12-15组公路未硬化;11个组通自来水,11-19组未通自来水。

二、xx贫困户户情。xx共有贫困户98户,301人,男性179人,女性122人;大专1人,高中7人,初中116人,小学156人,文盲21人。4户无房,借居亲友家,2户住竹木房,12户住土坯房,其中6户危房。60岁及以上87人,占29%,66人无劳动能力,有劳动能力的21人也只是在本乡干点农活;18岁以下未成年人24人,占8%,基本上属无劳动能力;18-60岁190人,其中26人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,2人因年纪较大而无劳动能力,有劳动能力的达162人,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4%,其中69人在广东等省外务工,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3%,高中文化3人,女性17人,12人在县城务工,包含女性5人,3人在县外省内务工,均为男性,78人在本乡干农活,收入甚微。为此,实际上外出务工有正常经济收入的只有84人,占贫困人口的28%,平均每个人要养活3.6人,包括男性62人,女性22人,或者可以说每个男性劳动力要养活4.9人。五保户2户7人,一户户主痴呆,无妻儿,另一户基本上已脱贫;低保21户58人,其中因病致贫12户。在所有贫困户中,因患大病致贫的有34户,占比34.7%,其中家庭成员患有弱智、痴呆、小儿麻痹症等精神性疾病的有11户;因年老无劳动能力又无子女抚养的有10户;剩余54户因缺乏劳力而没有可观的经济收入,再加上须抚养子女或赡养老人而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。

三、xx致贫原因分析

1、经济基础薄弱。xx属于偏远山区贫困村,山多地少,所种植的蔬菜、水稻基本上刚好能自给自足,而无法成为经济收入来源。该村所有的林地有2/3的为杉树,是生态保护林;有1/3的为楠竹,但因生长比较分散而难成规模,在加上交通不便,很难形成有效的产业链。为此该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。但该村的98户贫困户,有劳动能力的只有54%,且只有28%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,平均每人要养活3.6人,很难有结余。

2、文化水平不高。xx虽然差不多占了全乡人口的一半,但没有走出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能人或政治能人,这很大程度上由该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所决定。该村的98户贫困户中,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只有8人,占贫困人口的2.6%,外出务工的84名劳动力,只有3名高中生,占3.6%。由此可见,有96%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为中小学文化,没有一技之长,基本上从事大众性的体力活,收入相对较低,况且存在因长期过度劳累而患职业病等大病的危险。

3、存在贫困后遗症。在98户贫困户中存在因贫而娶不到老婆或者娶到后出走的情况,因此在贫困户中生男没有生女好,如贫困户唐祥发、唐技发等就是这种情况。因为贫困难以娶亲,所以在择偶上存在“饥不择食”的现象,从而导致后代存在诸多的先天性遗传病,有34.7%的家庭有患大病的家庭成员,10%的家庭有弱智、痴呆等精神性疾病成员,在维持基本生计的情况下,可以说所有的经济收入都用于治病,而很少有结余,甚至还欠有外债或者难以维持基本生计。

4、发展意识不强。在301人的贫困人口中,有162名劳动力,其中外出务工的只有84人,占贫困人口劳动力的52%,离全村的平均外出务工水平80%还有很大差距,为此在贫困人口中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,也许这是一种懒惰的道德风险在作祟。因为按以前的发展思路,国家会扶贫、政府也会扶持他们,更何况xx作为民族乡中的一员,更有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,可以说他们是被这些所谓的优惠扶持绊住了外出发展的脚步,存在“等靠要”的思想。

四、帮扶的初步设想

1、以发展电商为重点实施产业帮扶。xx最大的优势是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及附属产品,如何帮助搭建销售平台,将产品转换为商品,引导和刺激山林产业发展,是脱贫致富的关键,也应作为下一步产业帮扶的重点。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当前农村淘宝在xx县的试点的机遇,争取和帮助在xx建立农村淘宝代办点。主要发展的产业产品,一是发掘深山中可自然生长的山货,如长在杉树上的药材“杉木寄生”就是一种珍贵药材,淘宝网购价要52元/斤,xx8000亩的杉树,应该有很多这种药材;还有就是4000亩的楠竹可以发展干笋产业,干笋网购价20元/斤。这两项都是xx的优势资源,要充分利用,同时还可挖掘深山中的山菇等其它山货。调查中村民对食用冬笋种植有较强意向。需技术资金帮扶。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,如养牛、山羊、土猪等,可以制成干牛肉、腊肉等通过网络售卖;还可种植茶叶、药材等经济作物,均可通过网络出售。

2、以增强能力信心为重点实施教育帮扶。一是让贫困户的孩子读好书,提高素质能力。首先要对贫困山区学校进行教育发展倾斜,选派县城的优秀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,并加大山区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力度。其次加大对山区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,特别是针对贫困家庭子女更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助,保证让每一位孩子不要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,让每一位优秀的孩子毫无顾虑的上大学。二是对贫困户进行开导式教育,提振致富信心。最后是对现有在家人员进行开导教育,把送电影下乡和送技术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开展,通过派驻电影放映员巡回放映农村淘宝视频、贫困家庭的创业事迹、贫困村的脱贫典型,并适当放映些乡村发展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,让xx的群众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发展现状,并进一步拓展他们脱贫致富的思路。

3、以易地扶贫搬迁为重点改善条件帮扶。一是开展农村集中建房。借鉴石榴花组的先进经验,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,把居住在土坯房、竹木房中的贫困户迁移出来,在环境较好、交通便利的空地上开展集中建房活动。二是修建敬老院,让散失劳动力的老年人、大病人员居住其中,免去这些家庭现有劳动力的后顾之忧,让他们更放心的外出务工图发展。三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。全村通信和自来水,饮水安全是民生问题,应该首先予以保证。同时要把有线、无线信号接入xx,让村民能够更好的接触网络世界,同时让他们有电视可看,更多的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形势,也更加充实村民的日常生活。调查中,目前村民提出了两急需帮扶的基础设施项目。6、7、8组进组路护坡工程,已投入5万,建了四分之一,因资金原因停工,预计需资金18万元;12、13、14、15小组通组公路建设,3公里左右(如开展易地扶贫工程,此项目可不实施)。

希望本文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能帮到你。

 
 
 
免责声明: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,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其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© 2005- 王朝网络 版权所有